学院主页
English
放射药学与分子影像学中心
导航
网站首页
系室概况
发展历史
人员结构
系室领导
师资队伍
系室新闻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研究成果
人才培养
课程设置
本科生培养
研究生培养
荣获奖项
参加学术交流
合作交流
交流访问
技术服务
人才招聘
系室介绍
复旦大学药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药学院)放射药学与分子影像学中心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同时也是原上海医科大学的同位素中心实验室。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原上海医科大学成立了核医学研究所,放射药学与分子影像学中心此时又是核医学研究所的核药学研究室。朱桐教授是放射药学与分子影像学中心的创始人,第一任主任由王登明教授兼任;第二任主任为朱桐教授;此后历任主任分别为龚佳玲教授、朱建华教授和李聪教授。2019年放射药学教研室更名为放射药学与分子影像学中心。
更多
本系新闻
更多
Angew Chem | 王聪、李聪团队开发串联比率响应拉曼探针成像癫痫灶pH震荡
癫痫是一种以神经元“兴奋-抑制”失衡、同步化异常放电为特征的脑疾病,是最常见的致死、致残性脑疾病之一。目前癫痫治疗药物靶标主要是神经元离子通道或者神经递质受体,仅可控制癫痫发作状态,无法阻断疾病进展或从根本上抑制癫痫的发生。大脑微环境的pH稳态在调控神经元电活动、神经突触可塑性、胶质细胞功能以及神经退行性病变进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生理条件下,脑细胞外pH值精密维持在7.2-7.4的范围内,0.2个pH单位的微小波动即可能通过调控离子通道(如ASIC1a)和代谢酶活性显著影响神经兴奋性。但不同神经元亚群对pH变化的响应呈现差异性,例如碱性微环境会增强脑部神经元兴奋性,而化学敏感神经元则对酸性刺激呈现激活特征。因此,动态监测癫痫病灶pH波动有望为解析pH-神经兴奋性偶联机制、揭示癫痫演进规律提供关键证据。 尽管已开发出多种脑部pH监测技术,但面临不同挑战:(1)刚性电极植入侵入性高;(2)磁共振成像技术时间分辨率差;(3)荧光成像存在探针入脑效率低、难以定量等难题。因此,亟需开发能够高效入脑,并无创检测脑病灶pH变化的影像技术。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技术利用贵金属表面的“表
Angew Chem | 王聪、李聪团队开发串联比率响应拉曼探针成像癫痫灶pH震荡
[2025-05-09]
Adv. Healthcare Mater. 王聪课题组阐述创新生物纳米技术靶向神经血管复合体治疗癫痫
[2025-05-09]
Acta Pharm Sin B 封面文章: 抑炎表型小胶质细胞靶向PET探针定位脑病灶
[2025-03-28]
JACS | 复旦大学王璐课题组开发化学-遗传编码探针FOCS用于活细胞NADPH动态监测
[2024-08-21]
李聪教授团队成员赴捷克布拉格参加2023年世界分子影像大会(WMIC)
[2023-10-05]
科学研究
1、用于重大疾病早期诊断分子探针 2、影像指导下跨血脑屏障高效递药 3.放射性核素标记及成像 放射性125I标记脂质包被纳米金刚石介导抗肿瘤药物大鼠体内示踪研究
更多
教师队伍
+更多
姓名:
王璐
职称:
青年研究员
姓名:
钱隽
职称:
副教授
姓名:
李聪
职称:
教授
姓名:
季斌
职称:
研究员
姓名:
王聪
职称:
青年研究员
姓名:
陈键
职称:
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