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主页
English
放射药学与分子影像学中心
导航
网站首页
系室概况
发展历史
人员结构
系室领导
师资队伍
系室新闻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研究成果
人才培养
课程设置
本科生培养
研究生培养
荣获奖项
参加学术交流
合作交流
交流访问
技术服务
人才招聘
系室介绍
复旦大学药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药学院)放射药学与分子影像学中心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同时也是原上海医科大学的同位素中心实验室。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原上海医科大学成立了核医学研究所,放射药学与分子影像学中心此时又是核医学研究所的核药学研究室。朱桐教授是放射药学与分子影像学中心的创始人,第一任主任由王登明教授兼任;第二任主任为朱桐教授;此后历任主任分别为龚佳玲教授、朱建华教授和李聪教授。2019年放射药学教研室更名为放射药学与分子影像学中心。
更多
本系新闻
更多
李聪课题组阐述用于可视化神经退行性疾病线粒体异常的荧光成像平台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神经退行性疾病(N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迅速增加。帕金森病(PD)、阿尔茨海默病(AD)、亨廷顿舞蹈病(H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共同病理表现为毒蛋白蓄积造成的神经元损伤。基于不断增长的临床需求,对神经元线粒体的动态监测技术已成为ND药物研发的急迫需求。线粒体功能障碍在ND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原发性线粒体异常出现在毒蛋白蓄积和疾病临床症状之前。随着ND进展,毒蛋白逐渐沉积并诱发继发性线粒体功能障碍,例如酶活性受损和线粒体蛋白质稳态改变。在ND后期阶段,线粒体损伤加剧,严重的线粒体功能障碍会导致神经元死亡并造成认知损伤。因此,可视化神经元线粒体状态对于监测ND进程和评估候选药物疗效均具有重要作用。荧光显微成像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时空分辨率高等诸多优势,已广泛应用于线粒体功能研究。由探针和显微镜构成的荧光成像平台通过动态监测线粒体形态、功能变化,为ND的精确诊断和候选药物疗效评估提供新工具。药学院李聪教授团队对近年来报道的靶向ND线粒体功能异常的荧光成像工具进行了系统总结,该工作以题为《可视化神经退行性疾病线粒体异常的荧光显微成像平台》(Fluore
李聪课题组阐述用于可视化神经退行性疾病线粒体异常的荧光成像平台
[2023-05-03]
李聪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启动会于深圳顺利召开
[2023-04-29]
Advanced Biology:放射性成像揭示CAR T细胞治疗实体瘤关键:分布、存活与功能
[2023-01-28]
Chemical Science. NIR-II 区菁染料的“前世今生”
[2022-11-04]
JACS. 第二近红外窗口聚甲炔平台分子用于构建比率型分子荧光探针
[2022-11-04]
科学研究
1、用于重大疾病早期诊断分子探针 2、影像指导下跨血脑屏障高效递药 3.放射性核素标记及成像 放射性125I标记脂质包被纳米金刚石介导抗肿瘤药物大鼠体内示踪研究
更多
教师队伍
+更多
姓名:
李聪
职称:
教授
姓名:
季斌
职称:
研究员
姓名:
钱隽
职称:
副教授
姓名:
雷祖海
职称:
青年研究员
姓名:
王璐
职称:
青年研究员
姓名:
陈键
职称:
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