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复旦大学药学院王建新教授课题组成功制备了一种抗原自呈递的树突状细胞囊泡纳米疫苗,通过协同递送抗原和STING激动剂,显著提升癌症免疫治疗效果。相关研究成果以“Antigen self-presenting dendrosomes swallowing nanovaccines boost antigens and STING agonists codelivery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为题发表于Biomaterials期刊。
The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the preparation and in vivo drug delivery of dendrosomes swallowing nanovaccines ODs/NP(cG,OVA).
癌症疫苗通过引发肿瘤特异性细胞杀伤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显示出良好的前景。有效的抗原和佐剂在树突状细胞(DCs)中的胞质共递送对于疫苗诱导抗肿瘤免疫至关重要。然而,肿瘤抗原和STING激动剂环二磷酸鸟苷(cdGMP)等肽类或核酸类生物分子容易在内涵体/溶酶体中降解,导致其胞质递送效率低下,CTL反应率不高。阳离子纳米载体可实现胞质递送,但其正电荷会引发脱靶效应和毒副作用,影响疗效。
本研究设计了基于阳离子聚合物PEA的纳米颗粒,有效共载肿瘤抗原肽和佐剂cdGMP(NP(cG, OVA)),并将其包载于抗原自呈递的树突状细胞来源的囊泡(ODs)中,构建抗原自呈递树突状细胞囊泡纳米疫苗ODs/NP(cG, OVA),实现淋巴结(LNs)归巢和抗原佐剂高效共递送。
研究结果显示,ODs/NP(cG, OVA)相比于NP(cG, OVA)表现出显著降低的肝脏积累,并增强了对LNs和DCs的靶向性。ODs/NP(cG, OVA)有效地将抗原表位呈递于ODs表面并将其传递给DCs,促进了NP(cG, OVA)的DCs吞噬,实现了DCs胞质内抗原和佐剂的共递送,从而促进了DCs的抗原呈递、成熟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
因此,ODs/NP(cG, OVA)刺激后的DCs有效地诱导了抗原特异性CTL的激活、增殖和分化,提供了显著的抗肿瘤免疫保护作用,有效抵御肿瘤侵袭,从而为癌症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高效的疫苗策略。
复旦大学药学院博士后夏加璇和博士生陈星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复旦大学药学院王建新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潘俊杰副教授为该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82374296 、82074277)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biomaterials.2024.122998
课题组简介
王建新教授:博导,复旦大学药学院党委书记,衢州复旦研究院院长,“克服递药屏障高端制剂”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新型给药系统构建和药物新制剂新剂型研究开发。主持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研究课题30余项,在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JCR等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30余篇;主编《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等规划教材或专著4部,副主编教材或专著6部。完成了30余项企业合作项目的研究开发,获新药证书或临床批件16项,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兼任国家药品注册审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药剂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药学会药剂学专委会主任委员等。
潘俊杰副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入选华山医院优秀人才计划“华菁奖”、复旦大学“卓学计划”。 近年来主要从事冠心病诊断及优化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机制及急性心梗血栓形成机制与应用性研究。入选华山医院优秀人才计划“华菁奖”、复旦大学“卓学计划”。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心血管分会青年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介入分会委员,启航新健康博士专家团创始人兼团长。主持、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市科委、卫健委科研项目等多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