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9日,复旦大学药学院“药学人生”系列主题班会在邯郸校区北区亚洲青年交流中心举行,本次邀请的主讲嘉宾为药学院87级校友陈忠。药学院党委书记王凤霞、常务副院长潘俊、党委副书记王宁宁、学办主任郁颖佳、辅导员孙昶领、张君以及2018级全体本科生均出席了本次班会。
为了适应药学人才培养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加快“双一流”学科建设,充分提升实践教育的针对性,药学院于2018年底启动了“校友导师”项目,旨在密切联系各领域的优秀校友,为药学院在校学生在生涯规划、人生发展等方面提供帮助。陈忠老师便是校友中的优秀代表。
讲座伊始,王凤霞书记向陈忠老师颁发“校友导师”聘书并致辞。王书记指出,校友导师项目增加了学生与导师的互动与沟通,校友导师们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能够更好地向同学们传授经验与智慧。同时,我们将继续增强导师库的建设,为同学们搭建沟通平台,让师生交流深入人心、收到成效。
致辞结束后,陈忠老师给同学们讲述他的药学人生故事。陈老师的药学之路困难重重,但是他在行进中不懈探索,适时调整方向,最后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同学们都被他的经历深深吸引了。
陈忠老师来自浙江,出身于医生世家,从小立志学医,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医科大学学习药学,在复旦药学院学习了五年本科课程,毕业后留学日本冈山大学学习药物学专业(即药理学专业)主修神经药理学,回国后在浙江大学工作,目前从事癫痫等脑疾病的研究。在讲座上,他讲到了家乡温州的四千精神(千山万水、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方百计)和缙云的“梅干菜精神”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使他受益至今。
陈老师在复旦求学时,药学还是五年制,学制长且理论课多,但是这为他的药学基本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受用终生。陈老师还说到,现在的许多研究生的基本功都不够扎实,希望同学们都能够重视基本功,在本科四年中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陈老师与同学们分享了许多他与上医的美好回忆,还特别感谢了对自己学术生涯影响较大的五位教授,感谢了教授们对他的巨大帮助。
接着陈老师向同学们讲述了他科研路上的的五点体会。一是要尊重科学、尊重客观事实;二是要不断培育科研兴趣,享受研究的乐趣;三是要不断及时调整人生目标;四是要谦虚对人对物,尊重师长,团结同事,善待助手,善待学生,善待自己(三位一体);五是要打好基础,做出自己的品牌,争取被国内、国际同行认同。他还对大学一年级的同学们提出了五点建议:树立理想与学习目标,学好外语、多看文献,早日进入实验室学习,尽可能扎实学好数物化药理药剂药化的基础知识以及多学多问多想,多动手多总结多回想,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在活动的互动环节,2018级药学的两位同学向陈忠老师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与困惑,陈老师给出了详细的回答,并鼓励同学们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像他一样走出属于自己的药学人生。
撰稿:朱琦
摄影:孙昶领、林国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