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首批二级教授张和岑老师的后代参观药学院

发布时间:2018-12-14浏览次数:1860

       2018年12月14日上午,原上海第一医学院药学系生药学教研室主任、国家首批二级教授张和岑老师的儿子、儿媳、女儿、孙子一行四人到访药学院。常务副院长潘俊老师代表学院对他们的来访表示了热烈欢迎,向他们简要介绍了学院的概况,并赠送了药学院80院庆期间制作的视频《笃学济人》光盘和学院简介资料。

       他们首先来到科研楼大厅,瞻仰了二级教授墙。随后在郑锰老师陪同下,参观了生药教研室,并得到生药教研室主任陈道峰教授、副主任程志红副教授的热情接待。望着生药教研室各种新的实验仪器设备,他们深感与年轻时看到的老生药教研室相比,面貌已焕然一新。他们由衷地祝愿药学院以及生药教研室取得新的更好的发展。

       最后他们还在从枫林校区移栽至张江、见证了药学院数十年发展历程的朴树前合影留念。

附:张和岑教授(1898年-1985年)生平简介


    张和岑  浙江鄞县人,上海医科大学二级教授,民主同盟盟员。曾任上海医科大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上海分会理事,中国植物学会上海分会理事,上海市医学文摘药学分册编译委员。

    张和岑1922年毕业于东吴大学生物系,毕业后任中学理化教员。1925年—1929年,东吴大学生物系任教,1929年—1932年,就读于美国康乃尔大学植物生理专业,193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32年回国,任东吴大学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1940年—1949年,任国立上海医学院生物学教授兼中法大学药用植物学及生药学教授。1949年起,任上海第一医学院基础医学部生物学教授兼教研室主任。1959年起,任上海第一医学院药学系生药学教研室主任,198510月于上海病逝。

    张和岑长期从事生物学、药用植物学、生药学的教学及科研工作,教龄达60年。他先后讲授过生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植物制片学、药用植物学、生药学等课程。在教学中,他备课非常认真,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直至直观教具的运用都精心考虑,还亲手制作模型以形象化地讲清植物细胞的构造、细胞渗透压、气孔的开闭等内容。他为教研室青年教师和进修教师讲授难度很大的低等植物分类学,提高了教师们在这一领域的学术水平。他还注重培养青年教师的英语阅读翻译能力,在他担任医学文摘药学分册编委时,除自己摘译专业文献外,还指导青年教师摘译,亲自校对修改,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和英语水平。

    张和岑一生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始终和党同心同德。“文革”中,他身心受到冲击和迫害,七十多岁高龄时还被派到农村“教改”小分队,但他仍积极参加工作,克服工作、生活上的困难,得到同志们的敬佩。

    张和岑一生非常好学,待人热忱,要求学生做学问必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得虚假,为人要公私分明,决不能有吹吹拍拍的伪劣恶习。他自己常以此为诫,更以此激励后人奋进。他认为,在药学院工作要扩大除植物学外的知识。在他年近80岁时,仍不顾年老体弱,常从家中赶到学校旁听“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等课程,60多岁时还上天目山采集标本。他在80岁高龄时,重病缠身,行动和语言都已有障碍,但他仍每天要家人将他扶起,从广播里学习日语、德语。同志们去探望时,他还总要关切地了解教研室及研究生的情况。“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是张和岑工作和生活的座右铭。

    张和岑从1962年起共招收了3名研究生。他先后发表的论文有“低温对芹菜早熟的局部性效果”、“牛乳内之细菌及杀菌法”、“苏州及附近地区所采之数种颇饶兴趣而未经记载之植物”、“钩吻的生药学研究”、“徐长卿的生药学鉴定”“补骨脂的生药学研究”等。


联系我们
地址:上海浦东新区张衡路826号
电话:(021-51980000)
邮编: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