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药学院科研项目:益母草碱成果以1.5亿元成功转让

发布时间:2016-12-06浏览次数:3241

       复旦大学药学院朱依谆科研团队经10余年的艰辛研究,发现从中药益母草中提取并化学合成的单体?-益母草碱(又名SCM-198)对脑中风具有明显疗效。该化合物能明显减少脑缺血造成大脑皮质的梗死面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目前,此项目作为国家I类候选新药已在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综合性技术平台孵育成功,并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中风》、《自由基生物医学》和《动脉粥样硬化》上多次发表论文,揭示了益母草碱发挥心脑血管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阐述了将其开发成心脑血管保护新药的理论依据。该项目先后获得中国日本和欧盟等发明专利的授权, Sigma-Aldrich也把SCM-198作为标准品列入目录。近日,复旦大学与中珠医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举行全球独家转让合同签约仪式,中珠医疗以1.5亿人民币从复旦大学受让该项目。这是我国高校在重大新药创制成果转化方面的又一成功范例。

       据该项目负责人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朱依谆介绍,益母草具有改善血液循环、活血祛瘀的功效,是传统的妇科用药。但长期以来,由于提取益母草中的有效成分成本高、工作量大,其有效单体的科学价值一直没有被系统完整地发掘出来。后来,他从益母草具有改善血液循环这一独特功效得到启发,率领其研究团队,运用先进技术探索出全新的合成路线和放大工艺,经5年多的不懈努力在2007年从益母草中成功提取到有效单体化合物即益母草碱,并证实其对降脂和治疗脑中风具有明显疗效。

       朱依谆团队的研究发现,人体在如缺血、缺氧等疾病状态下,构成完整细胞基本元素之一的“线粒体”就会肿胀,造成细胞破裂,从而使脑组织和心肌坏死。益母草碱通过降低脑细胞耗氧量,抑制线粒体氧化应激反应造成的细胞死亡,并激发三磷酸腺苷的活性,阻止细胞的进一步坏死、凋亡,从而发挥减少脑组织坏死的作用。

       该研究两次入选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计划“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的候选药物,同时在上海市科委和上海市教委的资助资助下,朱依谆团队又成功探索出益母草碱的全新合成方法,并进行中试优化放大、临床前药代动力学、质量标准、制剂学和长期毒性等成药性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可靠的实验数据。        

       出席签约仪式的国家药监局原副局长任德权教授、上海药监局原局长王龙兴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药物所唐希灿研究员等认为,朱依谆团队开发的益母草碱具有独特的创新性和新颖性,为传统中药的现代化研究树立了榜样。

       近年来,复旦大学药学院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紧紧围绕国家需求,在抗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新药研究领域时有突破,连续两年实现亿元级重磅成果的转化,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撰稿:孙国根)


 

联系我们
地址:上海浦东新区张衡路826号
电话:(021-51980000)
邮编: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