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创新技术驱动的新药创制暨拔尖人才培养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4-11-02浏览次数:10

11月1-2日,由复旦大学药学院主办的“2024创新技术驱动的新药创制暨拔尖人才培养论坛”在复旦大学枫林校区2号科研楼A栋B1报告厅举行。会议汇聚了来自中国、葡萄牙、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药学专家、药企研发领军人物、药品监管领域专家,以及致力于新药研发的青年才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药学院、中国临床药学杂志、上海医药行业协会等单位领导出席论坛。

论坛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的精彩致辞中拉开帷幕。朱院长指出,当前全球生物医药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创新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新药研发的模式和效率。在此过程中,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无疑是推动行业持续创新的基石。本次论坛的召开恰逢其时,不仅为产学研各界搭建了一个交流思想、合作共赢的重要平台,更为技术创新在新药研发领域的深度应用注入了新的活力。

复旦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聪作主办方报告。他介绍了药学院的历史沿革、组织架构、师资队伍、人才培养体系、科研成果转化以及交叉平台建设等。李聪强调,药学院地处张江这片生物医药科技创新的热土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未来将不断探索新药研发和转化的新模式、新路径。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医药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姚文兵以“产教融合促进药学拔尖人才培养思考”为题,深入探讨了药学教育如何培养能服务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药学拔尖人才,总结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要求。他强调药学拔尖创新人才应当具有综合优秀、个性突出、品格坚毅、勇于尝试的特质,同时呼吁改革教育方式,健全制药评价体系,加快转变理念,以培养适合中国国情的“卓越药师”。

里斯本大学医学院副院长Luis Graca作题为“Therapeutic regulation of the immune response in cancer and autoimmunity”的主旨报告,详细介绍了IL-2突变体在Teff和Treg细胞中的应用,总结了IL-2在免疫平衡和病理中的重要作用。

新加坡国立大学癌症科学研究所副所长GOH Boon Cher GOH Boon Cher作题为“抗癌药开发中药效个体差异的临床视角”的报告。他指出药物开发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最佳疗效和耐受性的个体化治疗,强调明确药物的剂量-效应、剂量-毒性关系及其个体间变异对于优化患者给药方案的重要性,还指出了解个体间差异的来源(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是实现更精准剂量调整的关键。

香港中文大学伍宜孙书院副院长左中作题为“PK/PD研究在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应用”的报告。她介绍了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系统评价及数据库构建等研究中探讨中西药相互作用的方法,总结了其团队在PK及PD介导的HDI(Herb-Drug Interaction)方向的研究成果,并强调中西药相互作用的PK/PD研究对于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副院长孙金鹏的报告主题为“Discovery of membrane receptors of steroid hormones and the perception of microenvironment by GPCR”。他介绍了类固醇激素膜受体及GPCR在感知微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总结了GPCR在瘙痒、嗅觉等感知中的关键作用,同时提出“长笛模型”来解释GPCR的信号传导过程,并强调了GPCR功能多样性为精准药物开发带来的机遇。

下午,大会设立了两个分论坛。分论坛一围绕“定量药理科研转化及实践型人才培养”主题,由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助理院长陳慧賢、香港中文大学药学院院长姚凱詩、香港城市大学公共卫生硕士课程主任明偉傑、仁济大学药物基因组学研究中心主任Jae-Gook SHIN、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主任卫功宏、新加坡国立大学癌症科学研究所院长研究员Nicholas Syn等6位嘉宾进行了精彩的报告交流,深入探讨了定量药理学的科研转化路径及实践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等问题。

分论坛二聚焦“放射性核药及分子影像关键技术”主题。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徐兆超、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二级教授宋国胜、汉核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田海滨、厦门大学南强特聘教授刘刚、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刘昭飞、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胡宽等6位嘉宾齐聚一堂,进行了深入报告与互动交流。专家们探讨了核药的最新进展、分子影像技术的创新应用,以及放射性影像技术在肿瘤诊疗等领域中的重要影响。

11月2日,分论坛三和分论坛四分别围绕“生物医药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及人才培养”和“创新技术驱动的药物发现与临床转化”同步进行。

在分论坛三会场,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中心主任刘厚佳、中国药科大学现代制药产业学院常务副院长王欣然、沈阳药科大学现代产业学院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项荣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副院长郑昌武、复旦大学药学院副院长戚建平等5位嘉宾齐聚一堂,进行了精彩的报告与互动交流。他们分享了各自在生物医药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方面的经验,探讨了如何构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生物医药人才培养体系。

随后, DIA中国监管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吕玉真、华润医药首席科学家陈波、中国药科大学教务处处长孙敏捷、上海市药品审评核查中心副主任卓阳、上海国投先导生物医药产业基金执行董事王珊、上海医药人力资源部助理总经理陶琪等嘉宾围绕“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模式”和“各行业对产教融合人才的需求和培养要求”两个主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嘉宾们从各自的专业背景出发,为生物医药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与此同时,分论坛四聚焦于“创新技术驱动的药物发现与临床转化”这一主题,邀请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任医师连斌、南京大学生科院教授华子春、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刘晓辉、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副主任医师顾闰夏、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创始副所长杨光等5位嘉宾进行精彩的学术讨论与交流。他们分享了创新技术在药物发现中的应用,探讨了如何加速药物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转化进程。

本次论坛汇聚国内外一线科研力量、产业精英与教育工作者,聚焦新药创制,深入探讨创新技术如何赋能新药研发,加速药物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转化进程,以及如何构建并实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富有社会责任感、具备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为推动我国生物医药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注入强劲动力。

(供稿:药学院学科科研办公室)


联系我们
地址:上海浦东新区张衡路826号
电话:(021-51980000)
邮编: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