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细胞治疗及药物递送纳米载体的发展趋势国际学术报告会

发布时间:2015-08-27浏览次数:3473

      纳米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尤其是“纳米药物递送和基因治疗”已成为国际热门话题,中国医药界如何

把握这一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 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来自8个国家和地区的药剂学界知名专家共100多位代表日前齐聚复旦大学张江

校区,参加由美国药学会、中国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美洲华人药学会、上海市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和复旦大学智能化递药教

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同举办的“基因、细胞治疗及药物递送纳米载体的发展趋势国际学术报告会”。
      业内专家认为,本次国际学术报告会多角度、多层次探讨了基因、细胞、纳米药物等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和发展前景,对促进药

物制剂领域的国际间合作,推动纳米技术在医药领域的持续快速发展和我国新制剂与新释药系统技术平台建设水平的提升有重要意

义,同时也为从事该研发领域的高级专业人员和青年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平台;中外与会专家向7名优秀墙报获得者颁奖并

合影。
       复旦大学药学院副院长王建新教授主持本次国际会议开幕式。

  

      据悉,本次学术报告会邀请了来自国内外的16名知名专家围绕纳米药物与基因、细胞治疗领域研究前沿课题作主题演讲,内容涵

盖了当今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用于肿瘤、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治疗的热点问题和前沿技术,受到与会者高度关注和欢迎。其中,

来自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大学医学中心的美国药学会纳米生物 医药专委会轮值主席Ram I.Mahato 教授从物理化学和药剂学角度介

绍了基因疗法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美国犹他大学的David Grainger 教授从小分子、蛋白质以及核酸药物等用的生物材料角度讨

论如何进行纳米药物设计;新加坡南洋大学的Dong-an Wang教授讲述了如何把功能性材料和药物递送相结合开展组织工程研究;

来自韩国首尔汉阳大学的Chae-Ok Yun教授从病毒载体的角度进行肿瘤的基因药物治疗,探讨药物递送治疗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和挑

战;华中科技大学973首席科学家杨祥良教授阐述了“五得”在肿瘤靶向递药中的重要性并给予了力证。

      据了解,在诸多精彩报告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Liang-fang Zhang教授和复旦大学药学院973首席科学家陆伟跃

教授的报告受到与会者高度关注和好评。

      Liang-fang Zhang教授巧妙利用红细胞膜的生物相容性,将红细胞膜包封在纳米粒表面制备仿生纳米药物,其具有良好的体内长

循环特征,可用于清除人体血液中毒素,保护红细胞免受血液所感染细菌的伤害。目前该研究成果已进入临床前开发阶段。

      陆伟跃教授的学术报告阐述了靶向分子在实现纳米药物靶向治疗肿瘤中的重要性,在脑和外周肿瘤靶向治疗的纳米药物研究中,

课题组对靶向分子设计与应用作了大量探索,证明了靶向分子的体内稳定性和靶向亲和性不可或缺,但其生物稳定性尤为重要。

 

      据悉,复旦大学药剂学科和教育部智能化递药重点实验室既是本次会议的主办方,又是承办方。2007年,复旦大学药剂学科被遴选

为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药剂学科之一,近年来在脑靶向递药、智能化材料等研究方面主持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3

项,在智能化材料设计、肿瘤靶向递药技术等方面主 持国家863计划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和青年课题57项;发表

SCI 论文40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7的约70篇;授权专利58项;开发新药16项;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等省部级奖34项。2010

年,复旦大学 药剂学科获批成立智能化递药教育部及全军重点实验室,并于2013年以优秀成绩通过验收。2008年,获批“十一五”国

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的新制剂与 新释药系统技术平台建设,2011滚动进入“十二五”该技术平台建设。

      2007年以来,药学院药剂学科培养研究生150余名(博士50余名),其中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3项和提名奖2项(占该学

科全国获奖和提名 总数的70%)、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9项、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多名教师获得上海市育才奖、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等。

      2007年以来,先后承办了多次有影响力的国际会议,包括2007、2009年的“国际药物制剂论坛” 和2011年的首届 “中国药物

制剂大会暨CRS中国分会年会” 等。这些重要大会提升了复旦大学药剂学科的国内外影响力;在此基础上,该学科开展了广泛的国

际合作,与国外大学和国际知名制药公司开展合作研究项目8项。

联系我们
地址:上海浦东新区张衡路826号
电话:(021-51980000)
邮编: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