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院蒋晨课题组研发新型脑部疾病治疗策略对抗神经退行性疾病

发布时间:2019-03-23浏览次数:4941

       近期,复旦大学药学院蒋晨课题组开发了一种具有脑部病灶微环境调控功能的聚合物胶束药物递送系统,并进行了阿尔茨海默症(AD)治疗方面的研究。近日,相关成果以《微环境重塑聚合物胶束早期调节小胶质细胞用于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Microenvironment Remodeling Micelles for Alzheimer's Disease Therapy by Early Modulation of Activated Microglia)为题,在线发表于《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研发一直以来都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难题。自1998年至今,上百个AD药物宣告失败,以主流的“淀粉样蛋白学说”所开发的多个Aβ抗体类药物虽然被寄予厚望,近年来在临床试验中也以无效告终。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和AD发病率的逐年上升,有效的AD治疗策略亟待开发。

图1 微环境调控聚合物胶束的构建和调控策略示意图

        经历了多年来AD药物研发的挫折,研究者提出有效的AD治疗需要着眼于疾病进程的早期阶段,轻度认知障碍等症状的出现标志着AD病程已经进入晚期,此时单纯通过清除蛋白沉积已无法逆转神经损伤,可能是导致Aβ抗体等临床效果不尽人意的原因。小胶质细胞是脑内免疫细胞,受脑内环境严格调控,其在AD早期异常激活所形成的病灶神经炎症和氧化应激微环境影响了脑部整体的代谢功能,与疾病进程恶化密切相关。针对上述AD的微环境特征,该研究以响应炎症病灶高水平活性氧簇(ROS)的聚合物胶束为载体,修饰AD病灶靶向多肽,并包载疏水药物姜黄素,构建了具有微环境调控功能的药物递送系统(图1)。该聚合物胶束能够高效进入AD病灶,通过载体和所载姜黄素的联合作用,清除微环境中的ROS和Aβ寡聚体,多靶点阻断这些促炎分子对小胶质细胞的慢性持续激活,最终纠正小胶质细胞的异常状态,实现了微环境的正常化。这种微环境调控的治疗策略被证明能够有效改善AD模型小鼠的认知功能,为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复旦大学药学院博士研究生卢逸飞为论文的第一作者,蒋晨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的支持。



联系我们
地址:上海浦东新区张衡路826号
电话:(021-51980000)
邮编: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