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MC|周璐教授课题组报道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酶抑制剂

发布时间:2025-08-15浏览次数:10

近日,复旦大学药学院周璐教授团队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张良教授团队、复旦大学冯美卿教授团队、南京医科大学/海南医科大学毕洪凯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上发表题为“Discovery of 1,3,4-Thiadiazole Sulfonamide-Based Potent Inhibitors against the Unsaturated Fatty Acid Synthase FabX of Helicobacter pylori”的研究性论文,针对特异性抗幽门螺杆菌新靶标脂酰基脱氢酶FabX开发了一系列新型抑制剂。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是一种能够引起胃炎、诱发胃癌的常见胃部病原体,全球近一半人口受其感染。但目前缺乏针对H. pylori的窄谱抗菌剂。不饱和脂肪酸是维持细菌膜结构和调节膜流动性的关键成分,在H. pylori中由非经典的脱氢/异构双功能酶FabX催化生成,并伴随活性氧的生成。该蛋白在H. pylori中特异表达,并与菌株生长和胃定植能力密切相关,是潜在的窄谱抗菌药靶。

本研究通过高通量筛选实体化合物库,获得具有1,3,4-噻二唑磺酰胺骨架的命中化合物P61G11,进行抑制活性和结合力的验证,并通过X-射线晶体衍射明确该化合物结合在FabX的FMN活性中心,阻止了酰基ACP底物的磷酸泛酰巯基乙胺臂的插入和氧气分子的进入,从而实现对蛋白催化活性的抑制。随后通过多轮结构优化和构效关系研究,最终得到的化合物47表现出显著的酶抑制活性(IC50 = 0.128 ± 0.002 μM),以及与细菌外膜扰动剂(如EDTA)和外排泵抑制剂(如PAβN)联用时强效的抗H. pylori活性(MIC = 0.5 μg/mL)。此外,对非H. pylori菌株,化合物47无明显抗菌活性。总之,化合物47为靶向脂肪酸代谢通路的特异性抗H. pylori新疗法提供了潜在的药物候选物。

复旦大学药学院博士研究生阮晓雪、上海交通大学张琳副研究员、南京医科大学董琳琳硕士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复旦大学药学院周璐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张良教授、复旦大学药学院冯美卿教授和南京医科大学/海南医科大学毕洪凯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上海市科委的基金项目资助,以及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的平台支持。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jmedchem.5c00654



联系我们
地址:上海浦东新区张衡路826号
电话:(021-51980000)
邮编: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