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践初心 红岩薪火育新人——复旦大学药学院师生赴重庆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25-07-15浏览次数:21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战略部署,弘扬教育家精神与红岩革命传统,2025年7月8日至12日,复旦大学药学院师生代表赴重庆开展红岩精神引领下的教育创新与现代化建设实践考察活动。通过红色寻访、发展鉴证、友校联动、产业调研四大主线,引导师生员工在红岩精神滋养中筑牢信仰根基,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体悟高质量发展,为药学学科服务国家战略注入新动能。

红岩铸魂:赓续精神血脉 淬炼理想信念

实践团首站走进重庆大学课堂。重庆市委宣讲团成员刘洪彪教授以《弘扬红岩精神 坚定理想信念》为题,系统阐释红岩精神在党的精神谱系中的核心地位。刘洪彪溯源红岩精神形成历程,强调其伴随毛泽东思想成熟而发展;剖析红岩精神四大特质——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和衷共济的爱国情怀、不折不挠的凛然斗志、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引用习近平总书记“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伟大的革命精神”论断,为师生注入精神钙质;并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阐明红岩精神的价值。会后,与会教师开展现场研讨,交流如何将红岩精神运用于工作实践,并围绕作风建设提出精简会议文件、优化办事流程等基层减负方案,让教师深耕育人。

师生随后深入歌乐山革命圣地。在渣滓洞、白公馆,大家凝视刑讯室“三多饭”(多霉、多沙、多稗)、情报传递碾米槽等历史遗存,聆听江竹筠受尽酷刑拒叛变、“小萝卜头”宋振中以石为笔狱中求学、罗广斌与陈然狱中绣红旗的事迹,感悟“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与“不折不挠的凛然斗志”。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内,周恩来《我的修养要则》、叶挺《囚歌》手稿等珍贵文物,生动诠释“斗争精神是共产党人的基因”。

参观白公馆、渣滓洞旧址

“巍巍歌乐山,铮铮英烈魂”。师生于歌乐山烈士陵园举行庄严缅怀仪式。学院党委副书记史雪茹带领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苍松翠柏环绕的“一一·二七”死难烈士墓前,师生代表肃立默哀,敬献花圈,聆听蓝蒂裕烈士遗诗《示儿》:“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这穿越时空的嘱托,深刻诠释了革命先烈以生命奠基新中国的赤子情怀,更昭示着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育才沃土、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青山埋忠骨,精神永传承。我辈将以先烈精神砥砺育人初心,在新时代“赶考路”上续写新篇。

变迁见证:体悟山城蝶变 解码现代化实践 

从历史烽火走向时代新篇,师生实践活动聚焦重庆高质量发展成果。三峡博物馆内,乌杨汉阙、三羊铜尊等镇馆之宝,串联起巴渝文明三千年文脉,景云碑铭文“德治教化”,诉说着古代治国智慧与文明薪传。磁器口古镇展现文旅融合新貌,传统店铺与现代商业共生共荣。沿途风景之中,跨江大桥如飞虹接连两岸,摩天楼群连接着烟火步行街,立体呈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庆实践。

7月11日,实践团深入涪陵武陵山腹地,实地考察国家工业遗产816核工程遗址。这座世界最大人工洞体历时十八年而建,相当于挖空整座山体。洞体内,百米高的厂房穹顶如巨型拱桥横跨,130余条纵横交错的导洞、支洞、隧道、竖井构成迷宫般的地下网络,裸露的钢筋混凝土与斑驳的标语无声诉说着那段隐秘而壮烈的岁月。实践团师生驻足于主反应堆遗址前,触摸山体开凿的岁月留痕,感受六万建设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的赤子之心,他们用血肉之躯铸就“国之大者”的盾牌——艰苦创业的坚韧、无私奉献的赤诚、团结协作的智慧以及勇于创新的胆魄,这些一并凝聚成跨越时空的精神馈赠。

友校共进:溯源西迁薪火 共筑育人共同体

重庆医科大学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具有同气连枝、血浓于水的历史渊源。实践团师生专程赴歌乐山西迁旧址开展实地探访。带领参观的廖庆渝老师向师生们展示着留存的历史遗迹与泛黄的教案手稿,介绍着上医人两次西迁的历史,也动情讲述了吴祖尧教授在漏雨实验室完成西南地区首例断肢再植手术的感人事迹,让在场师生深刻感受到老一辈西迁人攻坚克难、医者仁心的精神品格。

在与重医大药学院座谈会上,双方聚焦新时代西迁精神传承与创新发展,围绕新药研发转化机制、跨区域人才共育体系等主题展开深度研讨。重医大药学院党委书记蒋君好总结、回顾了西迁历史;院长党永军提出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设立西部进修计划、加强本研学生互访等举措。我院党委书记王建新倡议以2026年“两校三庆典”(复旦药学院90周年、重医70周年、重医药学院20周年)为契机,承续西迁药学史,打造学术论坛品牌,推动“书架到货架”的成果转化。两校学生代表共话“西迁精神”传承,上医校史馆志愿讲解员、复旦药学院2024级硕士生刘悦分享道:“当实地站在重庆医科大学的校门前,追忆那段西迁历史,内心涌动着强烈的使命感。期待未来能与重医大的同学们建立更紧密的联结,在学术交流中共同进步,在实践探索中传承精神。”

座谈

参观创新中心

参观重医校史馆

合影

产业赋能:问道中药创新 激活发展新引擎

产业调研聚焦中医药现代化前沿。在国药太极集团,师生们参观中药标本馆,从“十八反歌”炮制智慧到AI辅助新药研发,领略传统药学的守正创新。大国工匠蔡苏“丹参口服液工艺优化”事迹、企业布局“抗感染与慢病药物研发”战略方向,为药学教育革新提供实践样本。

座谈会上,太极医药研究院院长王斌指出企业紧随国家战略规划,未来拟重点布局在产学研融合的四大方向。药学院副院长潘俊系统介绍学院发展历程、师资建设与学科布局;副院长周璐则重点展示了我院具备成果转化潜力的科研项目与响应技术优势;党委书记王建新表示,复旦大学与太极集团具有早年在急支糖浆、丹参口服液等产品研发的合作根基,未来可探索更大的合作空间。双方人员并就共建重点实验室、人才联培机制初步达成合作意向,为中医药服务健康中国战略注入协同动能。

药学院副院长潘俊介绍学院情况

药学院副院长周璐介绍科研情况

实验室参观

五天的红岩热土之行,是一次精神的淬火,更是一场教育的叩问。从歌乐山烈士“用生命守护信仰”到816工程“用青春熔铸国盾”,从西迁前辈“听党指挥跟党走”到太极集团“让中药走向世界”,药学院师生将以教育家精神为炬,将红岩基因转化为育人资源,在服务国家医药创新与教育强国建设的“赶考路”上奋楫争先。

供稿:药学院党政办公室


联系我们
地址:上海浦东新区张衡路826号
电话:(021-51980000)
邮编: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