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院2位本科生获得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年学⽣基础研究项⽬资助

发布时间:2023-09-16浏览次数:863

科技发展的未来在⻘年⼈才。习近平总书记⾼度重视⻘年科技⼈才培养,作出⼀系列重要指⽰和部署。据此,国家自然科学基⾦委在现有⼈才资助体系基础上,设⽴⻘年学⽣基础研究项⽬,将资助端⼝前移,旨在及早选拔⼈才,培育科学素养,激励创新研究,为构建⾼质量基础研究⼈才队伍提供“源头活⽔”。今年首次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8所高校试点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这一项目的落地,标志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加大青年人才的资助力度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自7月中旬基金委指南发布以来,我院积极响应。经广泛宣传,并结合科创项目,共收到12位同学递交的申请书。经学术委员会评选,向学校推荐了5个项目。复旦大学科研院组织了多次答辩和评审,最终全校遴选出15项候选项目,我院2项入选。

 8⽉下旬,基⾦委在北京和合肥两地举办了⻘年学⽣基础研究基⾦项⽬评审会议,对⼋所试点⾼校的优秀本科⽣申请⼈进⾏了⾯试考察。我院李嘉宁和瞿炀芪两位同学在⾯试中表现出对科研的热爱,展⽰了复旦学⼦的时代⻛貌,全部顺利⼊选获得资助。

(面试前一天同学们参加潘建伟院士讲座,该图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众号)

(面试当日下午场复旦参选同学合影)

李嘉宁和瞿炀芪两位同学以追求独⽴科研能⼒为⽬标,乐于挑战⾃我、挑战未知,是复旦⼤学热爱研究、追求学术的⼴⼤本科⽣的突出代表。以下是两位同学的科研心得:


姓名:李嘉宁

毕业中学:东北师范⼤学附属中学

年级专业:2020级药学院药学专业本科⽣

研究经历:䇹政项⽬学⽣

⽴项课题:构建⽐率响应拉曼探针动态监测肿瘤内巨噬细胞表型转换

作为本科⽣初探科研,我⼀开始有⼀种“⽭盾”的感受:科研好像距离我们很远,因为中间隔着⾼深的前沿专业知识。设计课题、规划实验等⼀系列问题都让它看起来⾼不可攀;科研⼜好像离我们很近,因为就在平时上课、浏览相关新闻的过程中,我们也会⾃然⽽然地产⽣⼀些朴素的问题或思考。阅读⽂献、进⼊实验室进⾏学习与实践、⾃⼰设计并逐步完善课题,其实就是⼀步步弥合这 “近”和“远”之间的⽭盾,“科研是什么?” “如何做科研?”这些问题的答案会在这⼀过程中慢慢呈现出来。

本次基⾦委⾯试进⼀步锻炼了我的逻辑思考能⼒,并开拓了我多维度考虑问题的视野。⽣物体是⼀个特别复杂、精密的系统,在思考问题时不仅要抓住关键机制开发解决⽅法,也要充分考虑各种⽣命活动的综合影响,从⽽使研究更加严谨、可⾏。


姓名:瞿炀芪

毕业中学:浙江省萧⼭中学

年级专业:2021级药学院药学专业本科⽣

研究经历:望道项⽬学⽣

⽴项课题:基于休克间充质⼲细胞的mRNA肿瘤靶向递送系统

⾃从⼤⼆进⼊课题组⻅习以来,我逐渐对科研有了更深⼊的了解,不同于专业课程是对“已知”的教学,科研更多是对“未知”的思考、实践和反思。在这次国⾃然⻘年学⽣基础研究项⽬的申请中,我对科研有了进⼀步的认识。⼤半个暑假的头脑⻛暴和反复修改,让“严谨”和“科学”这两个概念深深刻在了我的⼼中。设计是否有创新性和可⾏性、逻辑是否流畅、表述是否有歧义等等,都是需要反复琢磨的问题。在⽼师们的耐⼼指导下,我的本⼦和⾯试PPT都改了⼗多稿才最终定稿。总之,基⾦申请这⼀段时间虽然⼯作强度很⾼、挑战很⼤,但是也实实在在锻炼了我的科研能⼒。当然,这只是⼀个开始,我仍需再接再厉,在科研之路上继续探索!


联系我们
地址:上海浦东新区张衡路826号
电话:(021-51980000)
邮编: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