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剂与新释药技术平台依托于复旦大学药剂学国家重点学科、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分部)和中药制剂三级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设三个主要研究方向,即:“主动靶向给药系统”、“粘膜给药系统”和“中药新型给药系统”。

       本技术平台团队共有 20人组成,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复旦大学药剂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蒋新国研究员作为本技术平台总顾问;陆伟跃教授为本技术平台和主动靶向给药系统研究方向负责人;方晓玲教授为粘膜给药系统研究方向负责人,药剂学教研室主任王建新副研究员为中药新型给药系统研究方向负责人。

研究方向简介

       主动靶向给药系统研究方向:主要开展肿瘤及其淋巴转移肿瘤、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的寻靶分子、功能性材料和靶向给药系统的靶向策略、构建技术、评价方法等应用基础研究,规模化制备关键技术及其产品开发。

      1980年代,在国内率先成立了 “药物靶向制剂研究室”,作为副主编出版了国内第一本靶向制剂专著《多相脂质体》,自主研发用于淋巴系统疾患诊断的99mTc-脂质体和99mTc-右旋糖酐105,获得国家二类新药2项;参与研发薏苡仁脂质乳(康莱特注射液)并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一等奖。

      1995年起,开展了以叶酸、抗核抗体和多肽配体等寻靶分子介导的肿瘤及其淋巴转移肿瘤等主动靶向给药系统的制备和评价研究。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基金等课题10项,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8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项、美国专利2项、俄罗斯专利1项;获得上海市药学科技二等1项,参与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各1项。

      2000年以来,针对脑胶质瘤及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系统开展了以阳离子白蛋白、转铁蛋白和多肽配体等寻靶分子介导的脑内递送药物主动脑靶向给药系统的制备及评价研究。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获得国内药剂学界首个“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基金课题7项;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项,授权中国专利1项;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项、提名奖1项,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项。

      粘膜给药系统研究方向:主要开展鼻腔、口腔、眼部、胃肠道、阴道等腔道粘膜给药系统的设计、制备、评价及其方法学研究,规模化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及其产品开发。

      1989年起,在国内率先开展鼻腔粘膜给药技术及其制剂的应用基础研究和产品开发,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课题6项;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1项,授权中国专利5项;自主研发、参与企业开发鼻腔粘膜给药制剂各3项;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各1项、上海市药学科技二等奖2项,上海市优秀博士和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各1项。

      在眼、肺、胃肠道和阴道等部位的粘膜给药系统研究方面也取得良好的工作进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基金等课题7项;申请中国发明专利4项,授权中国专利1项;获得临床研究批文1项,申请临床研究3项。

      中药新型给药系统研究方向:主要开展适合于中药特点的缓控释给药系统、载体给药系统、经皮给药系统、高生物利用度给药系统等方面的设计、制备和评价及其方法学研究,规模化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及其产品开发。

       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制剂三级实验室”为依托,借鉴化学药物新型给药系统研究方面的技术和方法,开展适合于复杂组分中药的现代给药系统制备技术的研究。在中药缓控释给药系统、经皮给药系统等研究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发展了一些具有中药特色的给药系统制备技术。

       近年来,主持国家重点技术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基金等课题15项;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0项,授权专利5项;开发新型中药制剂20余项,获得临床研究批文9项、申请临床研究4项。


联系我们
地址:上海浦东新区张衡路826号
电话:(021-51980000)
邮编:201203